“日头蒸,蒸姑归。姑撑伞,去平西,平西有戏唱,看得没想归。大个煎糍姑欢喜,小个煎糍姑欢地,去先担担是你舅,尾底拿鞋是你姨,你姨梳起龙凤髻,龙凤髻眼插金丝。”
7月1日,中国共产党建党102周年纪念日之际,在广西平乐县青龙乡平西村委塘边山村举办的“党旗领航振兴路 文化铸魂乡村美”庆七一主题活动中,一群身着汉服的小学生用当地的土语唱诵着当地民谣,朗朗上口的土话民谣和诗词朗诵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。
昔日的废弃鱼塘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景观荷塘
来自河北、上海、永福等区内外千余名书法、诗词、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本次活动。
据了解,平乐县青龙乡平西村委塘边山村屯是该县的偏远山村,在这个方圆3平方公里,三面环山的村落,居住者李、莫、蒋、欧四姓村民,人口600余人,已有600多年建村历史。村内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大拱门和福德祠依然古朴雄伟,飞檐翘角、雕花彩绘。在村落的后山腰有一座古山寨,共有四重山门,四道石墙,险峻坚固、气势宏大。历史上,塘边山村文化底蕴深厚,清代平乐第一个进士袁景星出生于塘边山村,一直以来,该村惟耕惟读、人才辈出。
身着汉服的塘边山村小学生在节假日唱童谣、颂诗经
近年来,塘边山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,在外工作退休的党员干部、乡贤人士纷纷捐资捐物,建设家乡乡村文化事业,该村以“福寿文化、农耕文化、传统文化、历史名人文化、党建文化”五个主题,打造书法石刻文化园,邀请了70多名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为该村题词赋诗,建成占地2亩的塘边山诗词石刻文化休闲园和占地5亩的“荷塘神韵”文化长廊,160多块乡村文化底蕴浓厚的诗词作品书法石刻分布其间。提振村民精气神的诗词石刻文化,倡导村民人人参与,激发乡村文化振兴,共绘美丽乡村诗意画卷。
塘边山村老年桂剧团的演员们自娱自乐
“村容村貌、乡风文明等都发生了让人赞叹的变化。”平乐县青龙乡人大专职副主席苏超娟介绍说,自塘边山村开展文化建设以来,昔日的废弃鱼塘,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景观荷塘,村内绿树成荫,村边溪水潺潺;村屯道路、球场、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整洁完备,邻里纠纷事件大大减少,移风易俗明显;勤学诵读、孝老爱亲、热心公益、向学向善等优秀品质蔚然成风。
本次主题活动包括党员活动、书法义写、文化摄影、土话童谣、诗词朗诵、桂剧展演、乡村振兴顾问聘任、村民评优等,在活动现场,9户孝老爱亲户、热心公益户、文明家庭受到表扬,9名乡村振兴顾问被当地聘请。活动中,来自各地的文化爱好者们相互交流,挥毫泼墨,开展书法义写,寓意深刻的书法作品赠予给塘边山村,以激励村民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,建设美好家园。如今的塘边山村,正沿着“文化兴村”的方向,奔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。(黄培录 苏桂)